高一年级阶段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1921年春”及“列宁”可知,文中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而是取代,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强调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贸易、恢复商品经济,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人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人。”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苏联的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新经济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苏联解体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出现了经济危机,再从“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的信息可得出苏联利用西方发生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广泛引进西方技术来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4.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采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的解体,故选C;AD不符合史实,B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5.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有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B.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