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用书独具)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读出材料信息读取信息1.体现非选择题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2.读材料正文是读题的核心任务,在阅读过程当中要动笔圈画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3.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典题印证](2014·广东高考)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阅读技巧粗读题引要旨命题意图、考查内容在有题引的情况下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命题立意和考向,便于下面各则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本题主要考查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的不同反映,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属性类别文献型、图片型文献材料和图片类材料兼具(需明确这两类材料的一般审读技巧)材料出处作者身份、标题信息《盛世危言》和民国河北《元氏县志》分别反映了相应材料的时代和知识范畴。本题所及材料出处著作的作者并非学生所学知识所及人物,不了解也不影响解题精时空发生时段、涉及地区(领域)“道光年间”“20世纪初”“1950读定位年”“1947年”关键词句材料结构材料一属于归纳法,材料侧重当时经济结构的状况,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小农经济进行分析;材料二属叙述式表述(主要表述了小农经济相关知识);材料三通过影片叙述的方式侧重当时美国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材料四则通过图片的形式表达出苏联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看法命题主旨组题主线据材料和设问,可知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材料一:受西方影响,中国自然经济趋于瓦解;材料二: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马歇尔计划给西欧带来的积极影响;材料四:反映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讽刺。四则材料组合起来体现了命题立意的核心是对同一历史史实,不同史料的看法。【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培养策略]主观题材料阅读的“两项注意”“三种类型”“四个步骤”1.“两项注意”(1)注意辨析观点真伪与正误由于受时代局限性以及记录者的政治立场、阶级立场因素的影响,材料记录的史实、陈述的观点可能存在真与伪、正与误的区别。因此,对材料应搜集大量可靠信息,对其观点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2)注意辨识观点的表象与实质由于受时代局限性以及记录者认知能力因素的影响,材料中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