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位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实行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2、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与王权结合3.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原始社会B.商朝C.西周D.秦朝4、张跃在《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历史意义》中指出,周代宗法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方国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宗法分封制()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5、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体现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6、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7、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出于避讳嬴政名字的需要,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8、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销天下之兵聚咸阳”“铸铜人十二”。秦始皇实行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10、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11、《旧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反映的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12、宋代的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司都有财权。这表明()A.行政机构分散、权责交叉有利于中央集权B.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3、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北宋以文臣任知州D.元朝实行行省制14、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晃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15、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上书请求减少内外官棒,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布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6、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