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目标导航1.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了解即可,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论著及主张,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论著及其思想主张,是常考点。2.结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来归纳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灵魂,这是本课的难点。3.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俄国________胜利的影响。2.概况(1)开始传播: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2)扩大宣传:新文化运动中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毛泽东等人很快接受了________思想。3.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________,开展________革命。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时期背景主要思想酝酿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压制________,放弃革命________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_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________革命失提出“_____________败(2)________革命根据地建立_________”理论成熟从______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逐渐确立了在全党的________地位确立了________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________、革命目标、______等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________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新中国成立后(1)提出________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①用________的形式与________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用________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③生产关系改造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3)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________》报告中,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评价(1)它以________为基本原则,是________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2)是中国共产党人________的结晶。(3)指导中国________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答案:一、1.十月革命2.(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2)科学社会主义3.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二、1.工农运动领导权农民问题(1)国民(2)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遵义最高领袖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革命前途七大2.(1)过渡时期①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②逐步过渡(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3)人民内部矛盾问题3.(1)实事求是马列主义(2)集体智慧(3)民主革命课堂作业(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1920年底,李大钊指出:最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这里的“社会的新生”是指()A.社会主义社会B.大同世界C.民主和科学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解析:题中关键信息是“1920年”“李大钊”“唯物史观”。1920年时,李大钊已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这一时代特征。2.1917年,《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章只有几篇,而从五四运动到中共的成立,该杂志刊登的同类文章就有一百多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发生了转移B.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C.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冲击D.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因而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所述现象的变相重复;B项不符合材料论述的角度;D项非主要原因。3.有学者曾指出:“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该情景可能发生在()A.维新变法时期B.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