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宜宾模拟)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解析:据材料“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学排拒从而吸收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C2.(2019·泉州模拟)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解析:根据“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佛学冲击儒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儒学缺乏思辨,利用《孟子》对抗佛学是因为其较强的思辨性,故A项正确。答案:A3.(2019·怀化模拟)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在此强调()A.回归儒学本原B.儒释道三合一C.儒学传承断绝D.儒学传统久远解析:“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可得出作者以儒学传承人自居,回归古代儒学的本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A4.(2019·汕头模拟)史料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上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解析:据材料“(程颐、程颢)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和材料“(宋朱熹)‘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可知二程和朱熹强调孟子和颜子的地位,据材料“(唐玄宗诏令)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和“(元文宗诏令)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得出元朝增加强调孟子的地位,受到民间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5.(2019·钦州模拟)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解析: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唯心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统治,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错误。答案:B6.(2019·绵阳模拟)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色彩鲜艳,多有富贵之气。而宋朝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含蓄简约。这一变化根源于()A.社会环境的变化B.统治者意识的影响C.学术思想的衍化D.各民族融合的程度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女性服饰丰富华丽,色彩鲜艳,多有富贵之气。宋朝理学兴起,人们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所以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含蓄简约,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一变化根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故A项正确;统治者意识的影响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学术思想的衍化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各民族融合的程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