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5分)1.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东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为三石,东汉比西汉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2.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A.郑国渠的修建B.都江堰的修建C.灵渠的开凿D.井渠的出现3.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宋朝钧瓷D.民间手工业4.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工具的是A.战国李冰B.战国郑国C.东汉杜诗D.东汉崔寔5.国家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A.明清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6.某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东京梦华录》B.宋朝“交子”等实物C.宋朝诗词作品D.电视剧《赵匡胤》7.古代统治者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不准仕宦为吏”,这说明统治者实行A.重视农业政策B.禁止经商政策C.抑制商人政策D.严格的官吏选拔政策8.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势力最强大的两大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9.中国古代创造的辉煌文明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追根溯源,中国文明的成就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经济形态决定的?A.小农经济B.资本主义经济C.社会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0.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D.农产品的商品化11.中国近代企业的创立相对集中于A.通商口岸B.长江中上游一带C.京津地区D.珠江三角洲12.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13.江南圣地,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共同之处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导向B.外部环境有利C.实业家自强不息D.自然经济解体15.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A.一战结束后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国民政府统治晚期16.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出口,恐非西国之福。”本质上是A.英国机器笨重,难以运输B.英国人要垄断机器生产C.列强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英国人认为中国不适合使用机器17.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本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他从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18.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制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同志的本意是A.指出了中国农业文明的特色B.强调了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优势C.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1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