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理论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第三章文化主义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第五章精神分析第六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第七章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第八章后现代主义第九章大众政治ByAntlin~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文化雷蒙德•威廉斯:第一,文化可以指“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二,文化指“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指涉“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和实践”二、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可以指“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2.意识形态是某种掩饰、扭曲或欺骗,用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经典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常用的定义)3.用意识形态指代意识形态构成,理论前提是:社会的概念建立于互相冲突而非彼此赞成的基础之上,是围绕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被建构出来的,在冲突中,文本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着一方,即所有文本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味;4.罗兰•巴尔特:意识形态主要在内涵层面发挥作用,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的或可能承载的、间接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文本将原本特殊的东西普世化、合法化,让观众误将文化之物当做自然之物;5.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的集合,而是一种物质实践,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而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之中。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其继续运行。三、大众文化1.大众文化是指那些被很多人所广泛热爱和喜好的文化;(无法解释为何很多权威人士认可的“高雅文化”也有很大的销量)2.大众文化就是除了“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即大众文化是一种低等文化。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乌合之众而批量生产的商业文化,高雅文化则是个体创造活动的结果;3.将大众文化等同于群氓文化,大众文化不过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商业文化,是为大众消费而批量生产的文化,其受众是一群毫无分辨力的消费者;(1)在过去一直存在着一个黄金时代:有机社区或民间文化;(2)群氓文化不仅具有欺骗性且毫无营养,是美国的舶来品;(3)大众文化的文化事件可以被视为公众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的梦幻世界;(4)结构主义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架意识形态机器,轻而易举地对宰制性的权力结构进行着再生产;4.认为大众文化是来源于人民的文化。大众文化仅属于人民的本真文化,等同于民间文化,乃是一种民治、民享的文化;(这种观点无法分清究竟谁是人民,忽视了大众文化生产的商业属性)5.“葛兰西派”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富含冲突的场所,在这里,被统治集团之抵抗的力量与统治集团利益对被统治集团的“收编”力量进行着斗争。大众文化的文本与实践在这种均势妥协中流动,这一过程既是共时性的,又是历史性的;6.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化已经不再具有高低之分。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群氓文化意识形态理论背景:城市化阶级与阶级居住地的分离,工业化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加之法国大革命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恐慌,工人阶级得以在统治阶级之外发展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这种文化有两种来源:(1)文化企业家以赢利为目的而生产出来的文化;(2)思想激进的匠人,新兴城市无产阶级和倡导革新的中产阶级生产出来的、旨在鼓动政治变革的文化。前者通过将文化变成商品的方式瓦解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后者则通过对所有形式的政治及文化权威形成了直接的挑战。代表人物:马修•阿诺德、利维斯主义以及美国的群氓文化理论家一、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主要观点:1.文化与文明是相对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生活层面,文明指人类的物质生活文明是外在的机械的;2.文化是世人所思所表的最好之物: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最好之物本身,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和灵魂,对最好之物的追求过程;3.英国社会分为三个阶级:贵族阶级是野蛮人,他们是精力充沛的正人君子,但他们闭目塞听,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中产阶级是非利士人,是市侩,坚守信仰,但一味沉溺于物质文明,唯利是图,缺乏文化的熏陶;工人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