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详案)课程成本会计题目第四章要素费用的核算学时讲授8实验练习行课时间2018.3.292018.4.12课次5-8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成本会计》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各费用要素归集与分配的关系。2、理解各有关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掌握各成本构成要素的分配方法和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方法。技能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各要素费用的分配问题。2、正确编制各要素费用分配表。3、根据有关费用分配表或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分录。4、根据有关资料开设并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教学重难点:材料费用的核算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组织学生练习分析讨论。参考资料教材:吴志林、李丽主编,《成本会计岗位实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教学参考书:朱重生、张灵军主编,《成本会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的归集:1、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1)成果类: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2)消耗类: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生产工资、原材料消耗量或原材料费用等。(3)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2、要素费用分配的计算过程基础理论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再用习题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教学手段:多媒体。3.要素费用分配的基本核算程序根据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金额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根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根据会计分录登记各种成本费用总账及明细账二、材料费用的分配1、原材料费用的确认1)原材料费用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动力、燃料、包装物2)原材料费用的确认的程序:A填制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B生产过程中的边角余料、残料应估价入账,从材料费用中扣除C当月已领未用的材料,应编制退料单,退回仓库D当月已领未用、下月继续使用的材料,应办理”假退料“手续2、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1)为生产某种产品耗用的材料,则直接记入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2)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选择适当的方法分配后记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3)分配方法:A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定额耗用量=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分配率=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产品定额耗用量*材料分配率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方法一核算顺序:1、计算各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2、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实际总量/定额耗用量3、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讲授新内容——练习总结。二、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福利费用用途:职工的医疗卫生费、医务经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幼儿园、食堂等福利部门的职工工资。三、直接人工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工资费用的计算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在日薪制下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职工计时工资=日标准工资×出勤天数+病假等应得工资按日薪制计算应付职工计时工资时,由于各月份的实际天数不同,职工的出勤天数不同,因此各个月份都要计算,工作量较大。在我国生产企业中较少采用日薪制。计时工资的计算:分为月薪制和日薪制。1、月薪制: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如按小时计算缺勤时间时,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每班小时数)月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365-104-11)/12=20.83天2)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360/12)3)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2、日薪制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以上方法,一旦确定,不得任意更改计件工资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数量)*计件单价生产多种产品的:应付计件工资=[(某种产品合格品数量+料废数量)*计件单价]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如:应付病假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支付工资的百分比应付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实发工资=应付工资总额-代扣款项课后总结及作业作业:课后习题1、2、3题2018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