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同步测试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下表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其中,主导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消极作用是()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答案】B【解析】以信贷方式成交高中低档车的比例大于现金方式成交,说明信贷消费成为主导消费方式,从而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2.“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做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穷人的生活下降。而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经济危机的范围广、破坏性强,从材料中的“工业……”、“农产品……”、“千万个家庭……”可印证,B项正确。A、D两项虽是经济危机的特点,但与材料无关。C项范围太小。4.(·余江一中期中)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法西斯势力上升,威胁世界和平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D.造成工人失业【答案】B【解析】由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一些国家走向法西斯道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格局发生变化。A、C、D三项在以前的经济危机中也曾出现过。5.(·四川新津)下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答案】B【解析】“胡佛村”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失业工人的聚居区,故选B项。6.(·德州乐陵一中)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还要难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期间股票是价格暴跌的,而不是暴涨。股市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故选D。A、B、C三项都是经济危机期间的表现。这场危机造成了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田地荒芜等一系列影响。7.(·淮北一中)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答案】B【解析】注意限制语“经济民族主义色彩”,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采取转嫁危机的办法,对外提高关税,防止他国商品流入;同时,美元贬值,以利于出口,这些措施具有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选B。8.凯恩斯说:“自由放任主义”的法文原意是俗语“让我们自己干。”正是对这个含义的理解,导致了()A.经济危机的空前严重B.世界货币体系的瓦解C.罗斯福新政付诸实施D.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答案】A【解析】1929~1933年,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政策原因在于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故A项符合题意。9.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