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江苏如东四校联考)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答案】A【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起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智者运动时期,代表人物及言论是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黑格尔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A.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C.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D.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冲破了神对人的思想束缚,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从而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正是从这个角度上黑格尔说它是一句伟大的话。3.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所讲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4.对智者学派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认识社会B.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C.其主要主张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极为相似D.怀疑神灵,批判传统,敢于创新【答案】C【解析】本题为表述题,智者学派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而转向了社会;其主要代表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社会的中心,也反映了怀疑、反对绝对权威,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A、B、D三项都正确。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崇拜与对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特点相似,而苏格拉底又不属智者学派,所以选C项。5.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主张知德合一。这说明二者都()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答案】A【解析】做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二者都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B、D两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答案为A。6.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当仁不让于师”的观点。下列哪一思想主张与之类似()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C.认识你自己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孔子的主张强调坚持正确的意见;D项强调真理至上,二者相类似。7.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表述正确的是()①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进而阐述了人与人的关系②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人生而平等”③代表人物无所不包,各个阶级阶层都有④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⑤是在宗教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其中⑤应该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故排除⑤选A。8.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先冲击宗教神学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选B项。9.下列有关文学艺术的名言,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