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中谷继光中小学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有高素质、高起点的。可是由于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身心发展还不健全,还缺乏完整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现今社会上形形色色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应该是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对小学低年级要初步了解公共生活的规则,中高年级要知道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使学生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他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懂规则、守礼仪,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在目前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形式和途径。实施法律教育同样不可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一、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保障。教材中很多亲情的描写无不都在暗示着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学生在充分体会亲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报答亲情,长大后更好的赡养父母。语文课上文质兼美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自然、优美的画卷,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无不牵动着孩子们的心。教育者也可因时教育,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资源,破坏清洁的自然环境,同样这些美好的事物就会烟消云散,反而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和不幸。任何捕杀、捕捉动物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任何滥伐森林、滥采矿石就会造成资源的短缺,破坏生态的平衡。自然不允许这样做,社会不允许这样做.有了法的存在,人类才能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从小都必须遵守规则,并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规则:上课准时到,独立完成作业。上下楼梯靠右行等等,因此,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恰当的把握尺寸,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法制纪律教育“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工作和职业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尊重别人的一切隐私,任何偷看或泄露别人秘密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以自己妈妈的生命相要挟,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抚平父母心理上造成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是不对的,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揉法制教育在游戏活动中穿插进行基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令他们喜闻乐见。教师可以把社会的某一场景搬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从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例如:在对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进行教育的同时,可以做一个身临其境的游戏:“今天我来指挥交通”,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再让学生亲身实践,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他可以使行人和车辆有条不紊地通过。学生通过游戏,了解了许多的交通法规,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将会终身受益。综上所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要适时,适当的加以渗透,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紧密结合学生法制教育实际,按照“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