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VIP免费

小学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_第1页
1/3
小学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_第2页
2/3
小学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_第3页
3/3
校本课程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王彩红2014年2月20日近年来,我校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诵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诵读作品的重拾,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建,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学习。学校不仅举办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还开设了专门的课程,配备了专门的教材,编写了较科学的计划,提出了努力的目标。对于我们学校诵读老师,“诵读课”是一个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几乎没有教辅资料,可以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那么,诵读课应该怎么上?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对诵读课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在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问题上,也有较深刻的认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因此理解能力较差;这个年龄确是记忆力的黄金阶段。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形象直观,排斥抽象生涩;喜欢在活动在游戏中学习,排斥干巴枯燥的讲解。我校低年级的诵读课使用的教材多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有《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这些启蒙读物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便于熟读成诵;信息量大,生僻字多,难以理解消化;既多经典,也含糟粕,需要甄别取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诵读教材的特点,我想谈一下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问题。定位其实就是解决诵读课的指导思想的问题。我觉得诵读课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诵读活动中在诵读。俗话说:熟读成诵。因此看书,“诵”即背诵之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经典是诵读课的又一重点。诵读可与语文课有很大区别诵读课的教材《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都是古人启蒙教育的教材,其中内容博大庞杂,距离学生激发较远,不像语文教材,是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量身定做,诵读教材多是韵文,虽琅琅上口,但形式单一,而语文教材在选材上不仅注重内容的思想性,更注意教材本身的按发展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智力能力的潜在资源,在这样的对比中,不难看出诵读教学并不适合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而更适合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考试一家亲》中,傅彪给高三学生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学生说不懂。傅彪说:不懂不要紧,只要你们记住就行了。或许你们再过十年二十年就明白了。诵读课也是一样,有太多的东西不是我们一句两句就能讲明白的,一次也就有太多的东西学生一时半会儿不能心领神会。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此殚精竭虑,劳神费心强迫学生理解,太累。有很多东西,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增长了类似的经验,才会突然心领神会,茅塞顿开。所以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这样的经典作品,学生只要记住记牢就够了。这已经是他们人生中积累的一笔财富了。总有一日,他们会意识到这笔财富的魅力所在。其次,诵读课重在激趣。《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虽然琅琅上口,但毕竟内容生涩,形式单一,因此容易是学生产生枯燥厌倦之感。那么要顺利的完成诵读课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很多工作,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实行考级制度,评选诵读明星,开展诵读经典书画大赛,电化教学进项诵读作品歌曲教唱,举办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联欢会等。那么作为诵读课老师,在课堂上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呢?我觉得方法也很多,比如把故事带进课堂,在故事中激发诵读兴趣;把游戏带进课堂,在游戏中感受诵读的乐趣;把比赛带进课堂,在比赛中彰显诵读的魅力。当然,激发诵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形式多样的激趣方式不仅使学生上诵读课乐中学,学中乐,真正达到诵读课的目标,也能使老师面对“经典”举重若轻。再次,是诵读课重在欣赏。《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无不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思想的光辉。虽然内容庞杂,细致详尽地讲解难免不会陷入泥潭,难以自拔;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视之如洪水猛兽。放松心情,以一种欣赏的态度面对它,就会愉快很多。我们有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选择其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或学生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低年级诵读课的定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