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场中学高三化学导学案编制:黄海军审核:许高波编号:8氧化还原反应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D.要实现Fe2+到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3、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2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2)的叙述错误的是A.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B.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C.CaO2与水反应时,每产生1molO2转移电子4molD.Ca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CO2===2CaCO3+O24、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aTiO2+bCl2+cC=====aTiCl4+cCOⅠTiCl4+2Mg=====Ti+2MgCl2Ⅱ关于反应Ⅰ、Ⅱ的分析不正确的是()①TiCl4在反应Ⅰ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Ⅱ中是氧化剂;②C、Mg在两个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③在反应Ⅰ、Ⅱ中Mg的还原性大于C的,C的还原性大于TiCl4的;④a=1,b=c=2;⑤每生成19.2gTi,反应Ⅰ、Ⅱ中共转移4.8mole-。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⑤[5、R2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若反应中R2O变为RO,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为A.1B.2C.3D.46、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FeS2只作还原剂第1页共4页包场中学高三化学导学案编制:黄海军审核:许高波编号:87、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2=MnCl2+C1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02B.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C.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8、向100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3molCl2。反应后溶液中Br-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2Fe2++Cl2=2Fe3++2Cl-B.2Br-+Cl2=Br2+2Cl-C.4Fe2++2Br-+3Cl2=Br2+4Fe3++6Cl-D.2Fe2++4Br-+3Cl2=2Br2+2Fe3++6Cl-9、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O2只作氧化剂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O2是还原产物D.2mol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mol电子转移10、已知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Cu+Cu2+(未配平)。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一定合理的是()A.该反应显示硫酸具有酸性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11、一定条件下,碘单质与砹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AtI。它与Zn、NH3都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2AtI+2Zn===ZnI2+ZnAt2AtI+2NH3(l)===NH4I+NH2At。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ZnAt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AtI与液氨反应,At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AtI与液氨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2、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第2页共4页包场中学高三化学导学案编制:黄海军审核:许高波编号:8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