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湖南长沙,湘一芙蓉中学的罗旋老师,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信息的鉴别》,我的说课包括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我的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为目标,着力于对于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培养。一、教材分析我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讲课的内容是节选于第一章第一节信息的“基本特征”和第二节“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两部分内容融合而成,这部分是本书的开篇,既是初中知识的拓展,也是高中的理论基础。因为书本内容是2004年出版,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所以我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在信息环境的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深度的加工,以求做到能让学生们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知道信息有真有假,也能判断简单的虚假信息,但是受限于社会经验等原因,他们信息意识不足,缺乏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价值的判断力,缺乏对于虚假信息的警惕性和鉴别能力。同时学生之间,信息素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三、教学目标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真伪性的复杂,虚假信息的巨大危害;通过学习老师总结出来的方法,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手段;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完成对所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让他们学会以后的现实生活中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防止类似准大学生被骗学费后死亡悲剧的发生。四、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会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鉴别信息,针对比较简单的信息,运用单一的方法鉴别即可,而难就难在,面对复杂的信息,如何能够挑选合适的方法进行组合,完成对复杂信息的鉴别。(改写)五、教学策略为了完成学习目标,我追求流畅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新鲜事物设立情境,说明冲突突出需求,组织团队分工协作,运用方法鉴别信息,相互学习锻炼能力,最后提升整体高度以求净化信息环境。(重写)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节课拟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习鉴别信息的方法需要案例予以支撑。因此,本节课围绕“如何鉴别信息的真伪”这一主题,设计两活动,既很好地串联起知识点,也贴近学生生活。在新课导入时,使用手机隐藏功能作为例子,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接着虚假信息的危害,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活动一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熟悉鉴别方法和小组合作;活动二的则着重小组对抗,不仅仅要面对复杂信息的鉴别,还要尝试利用策略赢得比赛;完成活动后,再从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入手,提升课程的高度。六、教学过程:首先,用在手机拨号界面输入特殊号码,显示手机的串号和激活隐藏电量的例子来展示信息真伪性的复杂,信息的真假不容易分辨。高中学生几乎都会接触过手机,揭示一个熟悉事物中的陌生秘密,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这个例子中虚假信息的伪装能力,可以引起学生们的警惕,接下来让学生了解到虚假信息的危害,小到个人遭殃,大到祸国。此处还要联系到最近发生的时事,联系社会现状,让学生产生危机感,让他们发现自己信息意识不足产生对掌握信息鉴别方法的需求。面对需求,我会用视频来展示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方法简单、直接,易学易记,然后开始第一轮的活动,实践所学方法。(面对需求,我下发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学习的深度。这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然后,开始了以两种不同方式的对抗而进行的小组活动。并且在黑板上给小组积分,以增加学生的对抗热情。第一轮活动开始之前,把学生进行分组。基于学情分析,让学生结成团队,发挥各人所长,学习能力强,信息意识强的学生,可以负责鉴别信息,表达能力强的,可以负责发言,能力有所欠缺的,可以处于学习地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也是验证所学方法的最好途径。活动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