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试举出上面片段里的二字,分别对其妙处加以品赏。(6分)炼字类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含义+分析+效果(意境或情感)[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①一江烟水②照晴岚③,两岸人家接画檐④,芰荷⑤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⑥。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⑦,爱杀江南。【注】①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作家。②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③晴岚:晴天山林中的雾气。④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⑤芰荷:指菱角与荷花。芰,菱角。⑥“卷香风”句:“即十里香见卷珠帘。”柳永《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⑦飐:因风而颤动、飘扬。15、这首小令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6、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16、(3分)诗人写景的层次是由远及近,远近结合。(1分)开笔从整体入手,描写远处大江远山,逐渐写到近处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画船酒旗。(2分)塞外杂咏【清】林则徐①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注】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17、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18、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17、(2分)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1分)18、(4分)诗人在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2分)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2分)文言文学什么文言文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学学习文言文的困惑学习文言文的困惑一、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11、单音词和双音词、单音词和双音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妻子:妻子与儿女朝——早晨亡——灭亡亡——灭亡厌——满足国——国家国——国家戍——戍守戍——戍守夕——晚上危——危险危——危险师——军队及——达到辞——推辞辞——推辞2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江、河2、词义缩小臭(xiù)、金3、词义转移涕、牺牲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卑鄙3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1、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2、掌握的方法:了解词义的本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引申义、比喻义。兵、字、然、亡4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原来词性。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二、文言虚词二、文言虚词高考要求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三、常见的文言句式三、常见的文言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4、省略句(省略主、谓、宾,介词“于”)5、固定句式四、断句四、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朝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时,书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好了吗?”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有一天,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富翁不禁心中大喜,报一箭之仇的机会来了。他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