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译林版)介绍小学《英语》编写组何锋2013年1月30日南京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基本情况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基本情况一英语课程总目标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兴趣动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写读说听语言知识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十年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壹.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二.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1.解决了课程理念与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2.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系----知识+技能模式的整体跨越:“语言本身”和“使用语言的人”,立足于人;“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侧重点在意义;词汇语句和语篇,更加关注语篇。3.突出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4.英语学习策略列入课程目标体系5.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三.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1.奠定了衔接的生源基础2.创建了衔接的心智条件3.提供了衔接的能力条件4.促进了衔接的本土化运作四.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用语言做事情”的教学途径和活动形式:以情景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为原则以技术为手段的架构---突出语言运用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一.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英语课程标准》坚持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人文性是指通过本族语言和外语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教学方式的改革1.为语言学习创设有意义的语境2.知识学习融入语言实际运用的活动之中---走进生活3.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注“用语言做事情”,不仅仅是关注语言和语言的学习,还必须关注到人----“从语言获得迈向人的发展”(刘炜)4.学生课堂自主意识加强学生在改革型的课堂中已经增强了自主意识,促进了课堂自主行动比率的提升三.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1.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注重整体目标---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现代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资源和媒体利用方面的变化课堂互动模式的变化四.教材的变革1.知识体系的变革---“用英语做事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真实生活表达为目的,以生活实际需求为线索,滚动编排和扩展所学语言知识。以“用英语要做事情”为途径,带动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转化;以“做事”的效果为标准,检验知识运用的水平和等级。2.内容的变革---“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国际意识。3.框架的变革----从语言形式主义向语言功能主义转变,着眼于“语言运用”根据“话题项目表”确定话题的选择、话题的内容和名称以及次序的编排。4.教学活动设计的变革---强调“真实性”基于意义的活动增加了,基于形式的活动减少了;互动的活动增加了,简单的练习减少了;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语境设置更贴近生活。5.教材选用与评估方式的变革建构教材评价标准体系,运用语料库手段对教材进行比较和评价研究。五.评价理念和方法的变化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内容的多维化4.评价方法的多样化5.测试内容的改革6.对大规模考试的影响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