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宽容》导写一,题目:以“包容或宽容”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二、解题:这个词语限定了作文立意选材的范围。这一话题兼具时代性,人文性及思辨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倡导宽容、标举包容的时代,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到人类社会电脑的兼容性,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性,再到后现代的多元主义,人类文化、文明、信仰的多样性,足以标志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包”,是一种人文精神;“包容”是从以人为本的根基上升华的对别人、对异己、对他者,对异质的尊重与容纳。包容的本质是爱:父母对我们的任性的包容是爱,师长对我们的不足的包容是爱,社会对曾经犯过罪、有过错的人的包容是爱……而这爱又化作前进的动力,不断鼓舞着我们力争上游。包容者要有淡泊明志的心境。包容也是一种心境。马寅初老人生前说过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梁启超给谢冰心写过:“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世上虽沧桑变化,而心如明镜,博大胸怀,包容万物,这是一种度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我一辈子做事,做人以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为准则。”以一种静观的态度对待名利、虚名,你会超脱世俗、赢得心灵上的安然与平和。这是一个有志之士取得成功之前必要的心理战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为浮名所羁绊,拥有理想,这正是包容的真谛。1.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2.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3.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三、以《包容》为题的议论文的论据(一)事实论据①鲍叔荐管仲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1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②毛泽东放走张国焘家属张国焘于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于1938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反共声明,投向国民党。当时,张国焘的妻儿还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毛泽东,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主席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惠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不久张国焘的妻子带着孩子也到武汰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延安。(二)理论论据1、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2、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3、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