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一、名词解释(共120分)1.骨笛:2.《诗经》:3.交响诗:4.沈心工:5.康塔塔:6.登州文会馆:7.《魏氏乐谱》:8.新艺术:9.印象乐派:10.歌舞戏:11.南北合套:12.雅乐:13.清唱剧:14.鼓词:15.聂耳:16.强力集团:17.奥尔加农:18.十二音作曲技法:19.两种常规:20.乱弹:21.新古典主义:22.《思乡曲》:23.喜歌剧:24.格里高利圣咏:25.通奏低音:26.礼乐制度:27.《森吉德玛》:28.鼓子词:29.弹词:30.法国歌谣曲:31.国立音乐院:32.《牧童短笛》:33.真实主义歌剧:34.博洛尼亚乐派:35.大司乐:36.梨园:37.国乐改进社:38.民族主义:39.经文歌:第2页40.法国大歌剧:二、判断题(共40分)1.老子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2.《溪山琴况》一书是由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它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理论的美学专著,是古琴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对琴乐表演艺术作了相当细致而深入的论述与归纳。3.大同乐会于192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4.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合唱歌曲是《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词作者是刘半农。5.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6.夏商时期的乐舞反映了私有制确立以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大武》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7.王光祈是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是亚洲第一位在比较音乐学领域进行研究与著述的人。8.“相和歌”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高级形式是大型的歌舞套曲——相和大曲。9.《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史上一座闪光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它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10.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11.工尺谱是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是由唐代燕乐减字谱、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12.《广陵散》产生于东汉末年,流传于魏晋,所表现的内容,大多被认为是与蔡邕《琴操》中所记述的《聂政刺韩王》一曲有关。1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是《乐论》。14.《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77岁时召集著作郎元万顷等编撰。对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15.《牡丹亭》的音乐能够根据内容需要对传统曲牌进行灵活处理,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其中“游园惊梦”、“春香闹学”是其最经典段落。16.《神奇秘谱》是由明太祖之子朱权从众多琴曲中编选而成。洪熙元年(1425)出版,成为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共分上、中、下三卷,这些曲谱多保留早期传谱的面貌,并附有题解,详尽地叙述了各个琴曲的演变过程、琴曲所表现的内容。它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谱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17.《成相篇》周代的劳动歌曲,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内容是揭露统治者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的政治。18.粤曲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19.贺绿汀是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音乐理论家,创作的《抗第3页日军政大学校歌》等歌曲广为传唱。20.李映庚编于1905年的《军乐稿》,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21.格里格无论在音乐创作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上都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22.法国尚松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体裁。23.充分体现了瓦格纳乐剧观点的作品是《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