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朴实扎实名师课堂的共同点:1、关注兴趣的激发;2、关注习性的养成;3、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注重语言的实践;5、注重知识的拓展;6、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也是最集中的一点是“真实、朴实、扎实”!也许是出于对名师的崇拜,在看完研修平台上的四节名师课例之后,自己又在网上搜索欣赏了几节其他名师的教学课例,结合平日里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记录了几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5月18日四颗五角星与三个棒棒糖尽管天气闷热,而自己也发着低烧,但是当虞大明老师以自己的名字调侃开场时,一种亲切感、一种﹒吸引力还是油然而生。“想知道我为什么现在叫虞大明吗?”一句幽默的“闲聊”不仅活跃课堂气氛,瞬间拉近师生间陌生的距离感而且自然引出“上课要学会倾听,学会思考”这一最重要的学习习性。对于学习习性的养成,虞老师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引导和落实的。上课伊始,虞老师由作者直接引入新课,然后便开始“聊聊预习”。他是怎样“聊”的呢?第一步,“预习课文的请举手?认为自己预习的很好的请举手?”虞老师马上评价“自信,是一种美丽!”,一句话,足以让学生带着满满的自豪感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第二步,“给课文标上序号的请举手?”虞老师让举手的孩子奖励给自己一颗五角星;第三步,“预习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的请举手?”这些举手的孩子在虞老师充分的肯定(预习时把课文读正确、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后又可以给自己加两颗五角星;第四步,“预习中你想方设法弄明白什么叫‘麦哨’的请举手?”“不知道什么是麦哨,但是在题目上知道打个问号的请举手”做到这两项的孩子又可以分别得到两颗五角星;第五步,“预习中知道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的请举手?”做到的孩子这次可以给自己加三颗五角星;第六步,“预习中,已经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写出理由的请举手?”这一回,做到的孩子可以加到四颗星。虞老师就此还特意强调了得到四颗星的理由——这个要求在导读里有,会读导读并且按照导读的要求去预习的孩子是非常会预习的!当然,对于检查预习的六步,虞老师并非平均用力。在第三步课文能否读正确的检查中,虞老师出示了三组词:和着、剥开、擎起了丰满的穗儿。既有多音字的区别,又有后鼻音和儿话音的强调。扫清字词障碍才为读好课文铺平道路。这一环节也告诉我们语文课必须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字词教学要贯穿所有学段、课型。在检查预习的第四步环节中,虞老师的处理非常巧妙。他让弄明白“麦哨”是怎么回事的孩子教没明白的孩子,以优带差、以强促弱,生生互动中彼此帮助、共同提高。“孩子们自己能解决的事情,教师一定不要包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检查预习第五步中,虞老师带领学生发现从“导读”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即从“导读”中可以找出一个短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孩子们的生活。这就是语文学习中能够发现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相信有了这样一次学习,孩子们今后对“导读”中精炼的语言不会视而不见了。而在检查最后一步预习环节中,虞老师放慢节奏,先让孩子们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是画出而不是写出,这样标记批注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在交流理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省略号在象声词后面的作用和读法,最后,带领孩子们发现“把最独特的事情写清楚是写作的金钥匙”。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游刃有余是因为检查预习贯穿了整节课,这种全景式的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围绕预习和孩子们“聊”1一节课,也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放松中孩子们的思维才更敏捷。孩子们在“聊”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着代表肯定的五角星,其实,他们更收获着一种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怎样做预习呢?看看自己六次得到的五角星就知道了。这就是教学中的“润物细无声”吧!每篇课文都有他最精彩的地方。对于本课,作者对“品尝茅茅针”一处刻画得细腻生动。如何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那种“沁人心脾”和农村孩子那种特有的快乐呢?虞老师真的是独具匠心。“想吃茅茅针吗?”当孩子们口水欲流的时候他来了个急转弯——没有,因为节气不对,当然,这一点也不是虞老师直接说出来的,而是让孩子们联系课文自己发现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