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一师一课”工作情况汇报自20XX年1月我市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资源、提能力、促发展、提质量、出经验”的工作目标,与我校承担的“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试点相结合,强化应用驱动,迅速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全校在岗教师报名注册已达107人,在岗教师报名注册率达到100%,所有教师都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已晒课63节,占本年度总晒课量的140%,初步录制优课3节,并开展了网络教研。现将我校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前期工作情况(一)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市局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们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结合我们承担的市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即:建资源,通过晒客、录课,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校本数字资源,包括课件、微视频等;提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点是云备课、云空间、电子书包应用等能力;促发展,加快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提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经验,通过开展电子书包应用试验,提炼具有一中特色的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加以推广。目标清楚,步骤清晰,责任明确,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迅速夯实基础环境。本年度我们从公用经费里列支了15万元,投入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占全年公用经费的%。一是加快网络升级。与中国电信合作,将网络带宽从10M升级到50M。利用市局城域网络设备,将学校内网从100M升级到1000M,实现了WIFI全覆盖。二是添置电子书包。购买电子书包70台,配套添置充电车、独立无线AP、高配置服务器等。三是配套录播室建设,进行录播室装潢,安装大功率空调,目前录播室已经正常投入使用。四是添置教师电脑。新添置电脑5台,目前全校共有教师电脑72台,授课教师师机比达到1:,为“一师一课”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三)迅速开展晒课和“优课”录制。一是磨课。市学科教研员到我校,与学校教研组沟通协作,进行“四磨”研讨活动,即“磨”课堂教学设计,“磨”课件设计与制作,“磨”评测练习设计,“磨”课堂教学实施,达到了“一人参赛,全组参与,全员受益”的效果。二是晒课。组织全体教师在国家资源公共平台进行了注册,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晒课63节,占本年度晒课任务的140%。三是录制“优课”。市局分解给我校的上报省“优课”数量为6节,目前,我们利用录播室录制了3节,后期将进行xx,为上传做准备。(四)迅速开展网络教研。一是开设学科组工作室。学校开通了语文、数学和历史三个工作室,其他学科工作室正在建设之中。二是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在工作室里进行晒课、共享和教研活动。三是应用资源教研。历史组通过下载国家资源平台上的晒课资源,进行了教研活动。(五)迅速组织教师应用能力培训。一是组织了国家资源平台应用培训,让教师顺利注册、开通空间、晒课等。二是组织了省教师应用能力提高工程培训,各教师均达到了应学习进度。三是组织校本培训,重点包括电子书包应用、云备授课系统、微视频录制等,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六)迅速开展电子书包应用实验。我校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之一,是全市22个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之一,3月以来,我们以电子书包应用为抓手,进行信息技术下高效课堂建设实验。一是抓好方案设计,将实验方案核心浓缩为“一二三”,即“一个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个重点”:课堂结构改革、微视频资源建设;“三项工程”:智慧课堂工程、未来教师工程、金资源工程。其中课堂结构改革和微视频资源建设,要和我校“智慧学校”的建设紧密联系,要以电子书包为载体,将快速记忆的方法、环节融入课堂教学,做到有环节、有时间、有视频,建成具有我校特点的“智慧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抓好设备添置。目前,70台电子书包在4月底正常投入使用。三是抓好模式构建。在组织师生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如期在八(4)班开展了实验,将在昌乐一中等校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具有我校特点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对知识点的记忆速度、记忆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