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primitivesociet(距今约170万年—约前2070年)人类99%以上的时间是在原始社会中度过的。原始社会经历2个时期: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已发现古人类活动遗存200多处,为世界第1,其中近70处发现古人类化石。约170—70万年前,中国传说中的地皇时期。地皇,又称地皇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史书上说:“天皇之后,地皇兴起”。据说地皇共有兄弟11人,兴起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市西)、龙门(今河南洛阳市南)等山。上古的“人”有时代指整个部落,这里的11人很可能指11个部落,或者11个国家。在天皇时代晚期,因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洋水位猛涨,陆地大面积被洪水淹没,许多居住在低洼地带的人类和动物都葬身于洪水之中。天皇的统治已衰落,中华人的活动中心已从云贵高原转移到水草繁茂的华北平原。就在天皇氏衰落的同时,一个新兴的人类集团正在发展和壮大,这个集团就是地皇氏。地皇氏的大家族共有11个支脉,分别占领平原中的一些高地,建立起新的氏族部落。他们共同推举一人为领袖(大酋长),号称地皇。此后11个部落各据一方,传国一万八千年。地皇时期的先祖对人类有3大贡献:一是“定三辰”:地皇时期以前虽然天上有了日、月、星辰,但并无名称,统称为“光”,太阳叫大光,月亮叫小光,星辰叫细光。地皇时期给“三光”起了名字,大光叫“日”,小光叫“月”,细光叫“星”。人们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定三辰”。二是“分昼夜”:地皇时期以前的时间概念是模糊的,只是顺其自然。地皇时期的先祖把有太阳的时间称为“白昼”,把有星星、月亮的时间称为“黑夜”,白昼与黑夜合称为“一日”。人们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分昼夜”。三是“有岁月”:地皇时期以前是没有岁月之分的,地皇时期的先祖以30日为周期定为一个小循环,称作“月”,又把每个月与十二支相配,构成以十二个月为周期的大循环,称作“岁”,两项加起来统称为“有岁月”。以上是史书上关于地皇的记载。据现代科学的考证:地皇时期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新生代第4纪更新世的中期,考古年代恰好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皇时期的人类社会组织仍属于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依然是血缘群婚。他们过着群居生活,食物主要是猎取动物和采集野果野菜。他们把石块磨制成锋利的武器用来打猎,打到动物后,先喝干动物身上的血,然后再切割猎物的肉分享。他们还不知羞耻,男女老少常年都光着身体。也无男婚女嫁,男女随意交合,生了孩子由女人照看,男人负责外出猎取食物。已知道用火。地皇时期的中国人类除一部分居住在华北平原外,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