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一、关于“心理”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特性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即人格,也称个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动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主动性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婴儿期出生———3岁幼儿期3———6、7岁,幼儿园阶段童年期6、7岁———12、13岁,小学阶段少年期(青春期)11、12岁———15、16岁,初中阶段(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主导活动: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3、气质类型开始显现: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4、出现亲子依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2、认知发展: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自我意识出现并发展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二)幼儿期的心理发展1、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3、个性初步形成:明显的气质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差异、能力差异4、情绪体验发展:愉快、愤怒2、认知发展、言语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5、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自尊、羞愧6、出现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3—4岁)“我长大了”、“我很能干”、“我自己做”、“你真棒”1、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使儿童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2、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因素(被集体接纳)关于幼儿期的“自尊”:1、主导活动:学习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和义务3、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发展(防止自卑)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宽松、民主的教育类型,可使儿童更容易抗拒诱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4、道德发展2、认知发展5、社会交往:同伴关系6、亲子关系的变化(三)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四)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生理发育加速(第二加速期)3、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关注外貌、能力、自尊心强)情绪变化(消极情绪增多)出现“第二逆反期”4、易出现的问题:2、认知发展:记忆发展的全盛时期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网络游戏成瘾、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自杀、青少年犯罪(失和、失教、失德家庭)三、有关教育理念1、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至6岁)秩序敏感期(2至4岁)感官敏感期(0至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动作敏感期(0至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文化敏感期(6至9岁)给敏感期孩子父母的建议: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2、理想家庭的6个条件第一,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第二,夫妻力动均衡;第三,亲子一线之隔;第四,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第五,父性与母性原理的协调;第六,同一志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