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法”名称的由来石油醚(流动相)碳酸钙(固定相)色谱带▲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2.1概述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Tswett)创立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固定相和流流动相动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色谱法1.根据固定相的外形分柱色谱平板色谱{平板色谱色谱法的分类2.根据分离机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一般分类分离方法固定相所用平衡液相色谱LC液液分配涂在载体表面的液体不同溶液之间分配平衡化学键合相有机物被键合在载体表面在液体与固定相表面的分配液固吸附固体吸附剂吸附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尺寸排阻凝胶筛分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气、液涂在载体表面的液体分析物与固定气-键相有机物被键合在载体表面气-固固体吸附剂吸附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流动相超临界流体)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超临界流体与键合表面的分配相间的相互作用3.按流动相不同分类2.2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色谱图(chromatogram):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次序经过检测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由记录仪所记录下的信号——时间曲线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基线:在操作条件下,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一)保留值-定性参数1死时间tM(或t0):不被保留的样品通过色谱柱的时间。MtLμ流动相平均线速度柱长2保留时间tR(或tr)某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它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3调整保留时间tR′(或tr′)tR′=tR-tM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由于组份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包含了组份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需的时间,所以tR′实际上是组份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总时间.保留时间可用时间单位(如s)或距离单位(如cm)表示。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份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等参数进行定性检定.4死体积VM(或V0)0,VMMqtV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其值就相当于色谱柱内流动相的体积。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qV,0(mL·min-1)计算:5保留体积VR(或Vr):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单位mL0,VRRqtV6调整保留体积VR′(或Vr′):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即组分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的流动相体积或0,''VRRqtVMRRVVV'7.相对保留值r2,1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在色谱法中,特别是在气相色谱法中,广泛用作定性的依据。')1(')2(')1(')2(21RRRRVVttr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此时可用符号表示,即=tR(i)/tR(s)式中tR(i)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总是大于1的。相对保留值往往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标,又称选择性因子。(二)区域宽度-柱效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2)半峰宽(Y1/2):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Y1/2=2.354(3)峰底宽(Y):通过流出曲线的拐点所作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Y=4(三)峰高与峰面积-定量峰高h:从色谱峰顶点到基线的距离峰面积A:峰与基线延长线所包围的面积A=1.065hY1/21.根据色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