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把握课文脉络,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按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脉络,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按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2.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体会“会飞的蒲公英”与妈妈的殷切期望的相似之处,学习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并按一定线索进行叙述的写法。一、回顾写作顺序,再现学习方法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会飞的蒲公英》这一课。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大屏幕出示课后表格,师:大家看,这是我们上节课共同完成的表格,从这一表格中我们能够对作者的写作顺序一目了然。师:上节课我们细细品读了文章的前两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运用了很多好的读书方法。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如果我们学习每一篇文章,都能自觉运用好的读书方法,你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更快的提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品读《会飞的蒲公英》一文的后半部分,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来学习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真正读进去,悟出来,从而领会文章题目的深刻含义。二、品读第7自然段下面请大家把语文书轻轻翻到第68页,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是怎样悟出来的。可以随时随处写下阅读批注。1.汇报交流。提示学生可以按这样的方式来说。●我读了这一段,感受到……我是抓住()、()等词语体会到的。●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我是从()、()知道的。●我读懂了这一段主要写了……(重点抓住“几个深夜、望、好久好久、守”等词语来体会妈妈的对我的爱与希望。抓住“飞来飞去”想象我上中学后穿行于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的忙碌的身影,体会我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情景。)随机板书:连衣裙绣蒲公英飞来飞去大马路2.指导朗读。指名读、三、学习第8——10自然段。小结过渡:妈妈将自己的爱与希望又绣在了连衣裙上,带着妈妈那满怀期待的爱,伴着那会飞的蒲公英,我也在不断地飞、飞、飞!飞到那实现梦想的大学殿堂。师:请同学们默读第8——10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比较重要,画出来,再用心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深入体会妈妈的内心。生:默读思考。师:谁愿意把你画出的语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交流读后的感受。(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神态的词语“盈满了泪花”以及描写妈妈语言的句子来谈体会,抓住“更高”来体会妈妈对我的希望。)师:听了妈妈的话,我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对我的期望的?随学生回答板书:林荫道上飞来飞去找出我写给妈妈的那段话,认真读一读,你能就这句话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我是怎样飞得更高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指导朗读:带着这样的理解把妈妈的话和我写给妈妈的话连起来读。第一组读妈妈的话,第二组来读作者的话。然后交换角色再读,比一比哪一组更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能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深入地思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大家在今后的阅读中学习,运用。(在学习方法3后接着板书或大屏幕出示:4、结合文章内容,提出问题思考)过渡:在妈妈给我的回信中,我又看到了一幅关于蒲公英的水彩画。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下面大家就试着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新的读书方法(指示刚刚交待的第4种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部分,看谁能提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指名汇报交流。●这幅画的内容是什么?●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又是什么?师补充提问:妈妈让我做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仅仅是为了走出大山吗?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是啊,母亲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走出大山,也希望千千万万山里的孩子能像自己女儿一样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人生道路上越飞越高,同时永远保留大山的淳朴,这也是山里所有母亲的殷切希望。)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哞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