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别:批准文号:课题负责人:刘华参与人员:訾安华高泽民所在单位:定边县红柳沟镇中心小学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不像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教师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识字教学。根据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但曾有专家提出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单调的识字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惫,失去学的兴趣。加上现在又有许多老师把识字教学看作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让学生死记硬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由于1、2年级没有科学有效地识记生字,到了3年级,很多学生错别字连篇的现象非常严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通过从汉字本身规律着眼,改革以往枯燥单一、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汉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既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特色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幅幅、一个个故事,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韩国专家语)。因此,识字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甚至把孩子受教育说成“去识字”,可见识字内涵之丰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然而,文字毕竟是枯燥的书写符号。所以,当今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们就利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司霞老师的“随文分散识字法”、窦桂梅老师的“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等,虽然这些不同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只是零散的,没有集中整理、归类。3、现实意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识字写字虽然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不知不觉之中就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们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二、课题界定: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开放性单元,它以生活为基础,使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汉字于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一年级教材安排了以识字为主的开放单元,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学校和教室,走出凝固的课本,走出校门,到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识字。这就给学生的识字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拓宽了他们识字的渠道和途径,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