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中内笔记1感冒的病位在肺卫,然而又以卫分为主。普通风寒感冒可用荆防败毒散`桂枝汤`麻黄汤等治疗;若寒邪入里,行程表邪未解,肺热咳喘之症,当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气虚外感风寒可用参苏饮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类似于温病学中的实性感冒,其传变规律遵循卫`气`营`血的途径。病在卫分,用银翘散治之;若表邪已去,但仍有咳嗽,可用止嗽散善后;若表邪入里,咳嗽加剧,可用桑菊饮治之。若邪入扬名气分,咳嗽加剧且喘而高热,可用白虎汤治之;若发展成扬名腑实症,应用大承气汤治之。若邪热入营,当用清营汤。若邪热入血,当用犀角地黄汤。古人认为:“邪气上受,首先犯肺”`“人无内热,不感外寒”,这对于把握感冒的病位和传遍也有重要意义。2痢疾初期,当用芍药汤治疗;病情发展到血痢时,当用白头翁汤治疗。3古人认为凡血瘀矗必有伏痰,必有伏火,所以治疗肠痈加入去痰药,如大黄牡丹汤。4比较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可以发现,石膏发挥主要清热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不已石膏的数量的改变而改变,及石膏既可清大热,又可清小热。5牡丹皮善于清肠中伏火,地骨皮善于清肺中伏火。6痤疮与普通疮痈的病机都是热毒蕴结,但痤疮的病机更为复杂,其肠中热盛,但胃中有寒,临症应仔细辨别。7研究当归四逆汤发现,细心辛温,外温经络,内温脏腑,其透表散寒之力不逊于麻黄。当归是补益肝经的要药。通草能通开结,开厥阴之河。8阳和汤可提示,肉桂入营,温通经脉。9补中益气汤中,升麻引扬名之气上行,柴胡引少阳之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内,及劳逸饥饱,生冷内伤,脾胃阴经之要要也。研究证明,补中益气汤中若没有柴胡和升麻,则促使动物肠蠕动不明显,或不明显。10研究四逆汤发现:A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痢等项贤备。B单位父子虽有一定强心升压效应,但其作用不如四逆汤,且可导致异位性心律失常;单位甘草虽有升压效应,但不能增加心脏收缩幅度;单位未干姜能显示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但四逆汤的强心升压作用强于各单位药组,且能减慢窦性心律,避免了单位父子产生的异位性心律失常。11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毒素在体外也有较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能力较强的有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素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力量都强,薄荷在两方面力量都差。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种药,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低,而“中和”毒素力量则无明显影响。12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13实验研究表明:茵陈蒿汤能明显地引起胆囊收缩,具有利胆作用,还可使血清胆汁酸J脂质含量改变。而这三个单味生药,除栀子略有缩胆囊作用外,余均无明显利胆效能。但当茵陈和大黄合用,即能利胆。栀子和大黄相配,呈轻度催胆作用。加入大黄是必要条件,似具起·催胆效能的触媒作用。故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黄疸型肝炎等疾患时,若方中不用大黄会有损该汤的效能。14经八正散处理后,P菌毛表达受抑制,但转种后的子代,菌毛表达又恢复正常,提示使用八正散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必须达到足够的疗程,或同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才能彻底治愈。否则,当尿中无八正散有效药理成分存在时,尿道内残留的UEC的P菌毛又会充分表达,粘附到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细菌繁殖,引起新的复发性感染。15肾炎和泌尿系感染均会出现血脲,但前者水肿而排尿无痛,后者排尿有痛而无水肿。16湿阻的病位在中焦脾胃,病机为湿困中焦脾胃。其突出临床表现为重`懑`呆`腻`濡。若湿邪在表,当用微微发汗法;若湿邪在里,当用淡渗利小便法。选取药物时要遵循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的原则。治疗湿邪为病,最忌讳攻下`火攻`大汗。湿阻与湿温相比,后者为外感之邪,具有明显的热象,且易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