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正确选项)()1.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钠浮在水面B.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四处游动C.有气体产生D.水溶液变红色()2.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3.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氧化膜的金属是:A.AlB.CuC.FeD.Na()4.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5.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中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Na+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C.既有Na+又有K+D.可能含Na+,也可能含K+()6.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Na2O2+H2OB.Na2O+H2OC.Na+H2OD.CO2+H2O()7.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对可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较准确是: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生成红褐色沉淀、有气泡产生()8.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A.碳酸氢钠消耗盐酸多B.碳酸钠消耗盐酸多C.碳酸钠放出CO2多D.碳酸氢钠放出CO2多()9.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B.Cu2+C.Al3+D.Mg2+()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1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B.C.D.()12.某无色溶液中放人铝片后产生氢气,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A.Na+B.Mg2+C.OH-D.HCO3-()13.将氯化钠、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镁五种溶液,通过一步实验就能加以区别,并只用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A.KSCNB.BaCl2C.NaOHD.HCl()14.硫酸亚铁溶液含有杂质硫酸铜和硫酸铁,为除去杂质,提纯硫酸亚铁,应该加入下列哪种物质:A.锌粉B.镁粉C.铁粉D.铝粉()*15.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16.过氧化钠7.8g溶于92.2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8%B.大于8%C.小于8%D.等于7.8g二、填空题17.进行焰色反应的操作,应把装在玻璃棒上的放在酒精灯的火焰里灼烧,等到跟原来火焰的时候,蘸上要检验的溶液,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的颜色。每次实验完后都要用洗净,在火焰上灼烧到为止。18.往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易拉罐(铝制)内,注入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陷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又重新鼓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罐壁内陷的原因是再鼓起的原因是19.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指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是,氧化剂是。(2)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是;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为什么?。(4)试管中收集气体是,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20.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1)写出B的化学式,D的化学式。(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用KSCN鉴别G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答案一.1.D2.B3.A4.C5.B6.A7.D8.B9.A10.D11.BC12.A13.C14.C15.D16.B二.17.铂丝,颜色相同,稀盐酸,铂丝,没有颜色。18.CO2+2NaOH=Na2CO3+H202Al+2Na0H+2H2O=2NaA102+3H2↑19.(1);Fe,H2O。(2)为硬质玻璃管内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防止爆沸。(3)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先点燃酒精喷灯所导致的Fe与O2的反应。(4)H2,验纯。20.(1)FeCl2,,KCl。(2)4Fe(OH)2+O2+2H2O=4Fe(OH)3。(3)Fe3++SCN-=Fe(SCN)2+;2Fe3++Fe=3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