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2010年上海历史卷)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涉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解析】B自由放任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首先可以排除。社会福利正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的。这张干预没有减轻负担,反而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2.(2010年安徽卷)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解析】A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3.(2010年天津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A此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美国政府通过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增加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使得农民等债务人的负担大大减轻。结合题干中的“海外市场”,“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等关键信息A为最佳选项。4.(2010年江苏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解析】C生产过剩,物价就会下跌,“购买并屠宰大量牲畜”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稳定物价。故正确答案为C。5.(2010年重庆卷)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解析】B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6.(2010年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7.(2010年上海历史卷)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解析】C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8.【2010年绍兴教学质量调测】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⑧④【解析】A苏俄建立后,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业集体化政策是1928年;农民是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