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其权力源自古老的世系传承。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一变化反映了()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C.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商朝外服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说明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在加强,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故B项正确。2.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这种变化说明西周()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B.国家结构相对紧密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解析:选B。根据题干可知,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B项正确;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A项排除;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C项排除;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D项排除。3.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带有同化性和扩张性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当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分封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不是政治和军事,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秦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版图,不是西周封建,故D项错误。4.西周中央王朝专门设有卿事寮负责处理诸侯的政令,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而且“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据此可知,当时()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B.“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C.社会上已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分封制得到了有效维护解析:选D。据材料“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可知,西周王朝通过设立卿事寮和实行命卿制,加强了对地方诸侯政权的控制,故D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排除A项;“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是在夏朝,故排除B项;礼、法分别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当时还未出现百家争鸣,儒、法两家均未产生,故排除C项。5.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解析:选D。由材料“‘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各诸侯所拥有的臣民在某种意义上仍是周天子臣民,这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选D项。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解析:选C。“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明显体现了家族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四合院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四合院供几代人共同居住,这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但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故D项错误。7.(2020·福建福州月考)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