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75分)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2、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集体观念浓厚5、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6、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7、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8、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9、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A.甲B.乙C.丙D.丁10、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1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表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以宗族关系为基础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权力的高度集中D.神权与王权结合12、“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3、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治粟内史1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5、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C.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D.有利于华夏文明发展16、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1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8、秦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