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编号:高中6号●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刘建英深圳市高级中学●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包含乙酸和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三节的内容。乙酸和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碳的成键特点和烃的结构与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又可以通过本节两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烃的衍生物和选修5打好方法论基础。【教材处理】本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乙醇》,第二课时《乙酸》。●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习科学的理解性学习精神,帮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评价贯穿在教与学的每个环节中,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方式设计:4-6人一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科学探究、微观分析或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细节学习。第一课时乙醇★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结构的探究,需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使学生了解结构的认知过程;性质的学习,需要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建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用途的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恰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乙醇的部分用途。2、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结构及性质,了解了探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乙烷的结构,并对“结构—性质”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2-(二)能力基础1、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眼、动手能力。2、针对市重点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乙醇的结构和氧化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数能够理解并结合实验得出反应的断键特点。★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掌握乙醇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的方法;(3)掌握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定性探究到定量探究、从宏观辨识到微观分析;(4)掌握官能团的概念,掌握“(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2、过程与方法(1)结合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取信息、总结乙醇的相关物理性质,并通过练习反馈,诊断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证据推理、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和微观分析,让学生认识乙醇的结构和相关化学性质;通过点评,诊断学生证据推理能力(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分析水平(宏观视角、微观视角);(3)乙醇的用途穿插在相应环节学习,多元情境中的学习,既可以巩固相应性质,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立体的认知;通过生活中的运用点评,诊断学生学科价值观的发展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要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并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2、乙醇的组成和结构;3、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和乙醇的氧化反应。★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3-2、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教具及仪器药品1、教具:投影仪;2、仪器:小试管一支、大试管两支、250mL烧杯三个、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坩埚钳3、药品:金属钠、乙醇、铜丝、火柴、澄清石灰水、酚酞、蒸馏水、稀硫酸。★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问题解决过程)(说明:使用下列各相关栏目,请老师按实际教学的进程编写)【课前自测】(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