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后人对《儒林外史》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主问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说围绕“中举”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事件呢?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中举前(1-2)中举后(3-11)人物:事件: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仍瞧不起他①断炊烟,范进卖鸡(3)②见喜报,范进发疯(4-5)③打贵人,胡屠户“治病”(6-8)④送礼物,张乡绅造访(9-11)主问题二:探究范进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言谈举止的变化,从中得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1、胡屠户具体表现中举前中举后1、带给范进的礼物2、对范进的称呼3、对范进的评价4、对范进的态度5、对自己女儿嫁给范进的态度6、离开范进家的行为动作一副大肠一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前现世宝、癞蛤蟆范老爷、天上的星宿、贤婿老爷烂忠厚没人用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才学品貌好、相貌体面大骂、一口啐在脸上、借钱不给打不得、为范进整理衣裳后襟、拿四五千钱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横披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1、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2、众乡邻中举前中举后众乡邻的性格特征家里饿了两三天,没有早米饭,众乡邻不闻不问拿来鸡蛋、白酒、米、鸡,搬桌凳胡屠户打晕范进后,众乡邻一齐上前,给范进抹胸口,捶背心,扶起来让范进坐寻回范进的一只鞋,替他穿上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3、张乡绅中举前:不管不理,不闻不问中举后:称兄道弟,送银赠房拉拢过程:谢罪——叙说师门——赠礼拉拢拉拢目的:构建关系网,结交新贵,扩大自己的官僚网络,网罗每一个靠近官位的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反应了当时社会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道貌岸然、老奸巨猾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众人态度的对比,各色人物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丑态跃然纸上,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世态和人心。他们是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这些社会环境是导致范进中举就发疯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小说不仅批判封建科举制度,也在批判整个世态炎凉、冷漠无情、腐朽堕落的封建社会。艺术手法之一主问题三: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课后一题)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2、你觉得范进有什么形象特征?迂腐、病态,虚伪,圆滑世故主问题四:探讨本文的艺术手法及效果。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白描式的动作细节描写,夸张性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