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神圣的宪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2、树立权利意识,能够正确行使权利。3、增强责任感,自觉履行权利。[知识与能力]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自觉宣传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2、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3、知道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懂得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4、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初步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难点: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教学设计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导入新课: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这正是本课所要探讨的问题。讲解新课:阅读课本,四人小组讨论,宪法和配套法律分别规定什么内容,并完成下表:法律名称规定的内容宪法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根本制度、国旗、国徽刑法犯罪、刑罚问题民法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环境保护法环境问题、环保问题婚姻法婚姻和家庭关系的问题师: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这些根本问题有哪些呢?学生阅读第54页辅助材料,找出答案。师: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则是在宪法指导下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师:“山有峰,峰是山的最高位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那些方面呢?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使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和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力?2、宪法和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宪法序言宣告:“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活动四:聚集宪法修正背景材料:2004年3月14日,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的规定,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采用大会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表决结果: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这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问题讨论:宪法修改的程序是什么?他与普通法律的修改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略师: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结束新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拓展作业:你知道全国法治宣传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法治宣传日?今年全国法治宣传日的主题是什么?全国法治宣传日的图标有何寓意?在本年度的“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中,你会做什么?教学设计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导入新课: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他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他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