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是纯真的、美好的,也是最难忘的。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女作家萧红,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写了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是什么让她对这园子念念不忘?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她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亮晶晶的园子,二、快乐的园子,三、自由的园子)(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情景。(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②让学生说说: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①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的基础上质疑: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3、思考:作者仅仅想表达的是倭瓜的自由,黄瓜的快乐吗?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4、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五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