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学化学提优试卷一、选择题1.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A.最外层电子数B.中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质子数2.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H2B.2HC.2H+D.2H23、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氧化镁MgO2B.氧化钠Na2OC、硫酸锌ZnSO4D.氢氧化铜Cu(OH)25.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6.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物质的性质不同B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般都不支持燃烧C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分子在不断运动D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8.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9、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鉴别物质实验方法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B.镁和锌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D.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10、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的液体量小于广口瓶内气体体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1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12、通过化学式“CO2”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是()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③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④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g⑤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⑥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⑦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⑧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A.①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④⑥⑦⑧13.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14.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①甲+丁→H2O②乙+丁→CO2③丙+丁→H2O+CO2。则丙可能是()A.H2B.O2C.COD.C2H5OH15.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浓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1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A.干冰CO2B.生石灰Ca(OH)2C.烧碱NaOHD.食盐NaCl17.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18.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A.10%KOHB.20%KOHC.10%HCID.20%HCl19.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C.用托盘天平称取5.4g氯化钠D.测溶液PH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20.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A.氯化钠和水B.硝酸铵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铜和稀硫酸21.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