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运动地理意义基础练习一、选择题读图判断1—2题1.当北京时间为星期三6点时,以上四图所示区域处于同一日期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丁C.乙和丙D.丙和丁2.当甲和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的白昼正逐渐变长B.甲地的昼长大于丁地C.丙地昼短夜长D.丁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逐渐变大3.当太阳直射某地时:A.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区时正好是正午12点B.该日是全年中的白昼最长,气温最高的一天C.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等于70°的地点有两个D.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等于60°的地点只有一个4.6月22日至9月23日: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长→短B.汕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D.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5.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成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B.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方向偏转现象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D.地球上任何地方四季变化都明显6.一般情况下,同一经线上的各地:A.时刻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7.下列地点中既不会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也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A.40N,1160EB.200S,750WC.680S,200ED.400N,100W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8~9题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①24°45′2.02H1.7H②40°28′1.18H1.2H③35°21′1.41H1.1-1.2H④26°36′1.86H1.6-1.7H8.表中的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9.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6月22日,甲、乙两地日影同时为当日最短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是33.3厘米。据此回答10~11小题。10.甲、乙可能都在:A.热带B.温带C.南温带D.北温带11.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地图的比例尺最小:A.甲、乙都在北半球B.甲、乙都在南半球C.甲在北半球,乙在南半球D.甲乙在同一条经线上1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12~14题。12.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13.该学校大约位于A.21.5°NB.21.5°SC.45°ND.45°S14.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A.11:00B.11:20C.12:00D.12:40读如下图所示日历,完成15—16题2001年9月小星期日辛巳年八月初七今日7:25秋分记事15.秋分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23°26′N,116°EB.0°,171°15′WC.0°,68°45′ED.23°26′N,180°16.这个日期,我国北方多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是因为A.锋面雨带还未移到北方B.锋面雨带正在北方徘徊C.锋面雨带已撤离北方D.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甲图为某国轮廓图,读下图回答17—18。17.当甲图中A旗杆正午的影子如乙图所示时,甲图中①、②、③、④地的旗杆无影子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18.若此时,A旗杆的影子处于一年中最长,那么A.纽约曙光初现B.亚平宁半岛上和风细雨C.圣地亚哥天气干热D.孟买正受到西南气流的洗礼下图为甲、乙、丙三幅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后回答19~20题。19.对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C.乙地位于南温带D.丙地位于南温带20.若甲图中a代表的节气出现时A.巴格达为多雨季节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悉尼昼短夜长D.巴尔干半岛南部正值多雨季节二.综合题21.下图中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0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D在F的方向;(2)AB是线(晨、昏);(3)E地方时是时;(4)此时全球以经线和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以地方时计算)22322.读右图,已知AC为晨线,完成下列要求。(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