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2012年高考通关设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第Ⅰ卷(必做,共100分)1.读下面资料判断,该地A.多雨季节昼长夜短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典型植被为常绿硬叶林D.可能位于长三角地区【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数字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硬叶林。下表所示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回答2~3题。2.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和新疆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机械化水平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最高。3.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有关2010年的叙述正确的是A.d地地租低于周边地区B.人口密度与地租水平呈正相关C.b地交通便捷程度可能好于aD.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呈下降趋势【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地租逐年上升,且城市中心地区的地租一般比城市边缘地区高;城市人口密度在1980年时时城市中心最高,到1995年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略有下降,人口开始向近郊移动,到2000年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口进一步向更远的郊区移动。5.2010年,c地人口密度大于市中心,原因最可能是A.c地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B.c地工业发达,工人众多C.c地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D.c地为住宅区,人口稠密【答案】D【解析】2010年,C地人口密度大于市中心,最有可能是中心地区地价高,人口向郊区迁移,在C地形成住宅区,人口密度。图中甲乙两地,每逢元旦日两地日出时刻同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7题。6.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问大约A.三个月B.一个半月C.半个月D.一星期【答案】C【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乙两地每逢元旦日两地日出时刻同步,表明元旦时甲乙同时位于晨线上,因此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该日以南的纬度时,甲地日出均早于乙地。从冬至到元旦大约为一周时间,因此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为半个月。7.甲乙两地日出时刻同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滨州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向西流C.甲地正值干季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答案】B【解析】甲乙两地日出时刻同步时,表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滨州正午太阳高度处于一年中较小值,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受冬季风影响向西流。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8.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D.为渔民提供海况、渔讯等信息服务【答案】A【解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导航】定位。不可能预测捕鱼量大小。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必做部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湄公河流域图。材料二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水能是澜沧江最大的资源。在澜沧江水电开发的争议里有两派,一派是赞成派,一派是反对派。材料三我国大米出口中,85%以上为中低质早籼米,主要出口到一些经济不发达、粮食短缺的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进口来源国家主要是泰国,主要是进口香米等高质量稻米,以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需要。(1)据材料一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2)你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派并阐述理由。(4分)(3)分析我国稻米主产区的气候资源优势。(6分)(4)近年来我国稻米出口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结合我国稻米生产的特点,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答案】(1)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及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