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人体中的奇妙变化天通苑学校汪雪静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反思目录教学过程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生物学课程的设计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课程提倡以探究式学习为教学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知识目标: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理解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情感目标:培养协作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保健意识。营养物质在人体变化的功能功能消化系统结构结构基础问题链在哪变?怎么变?变成什么?教学环节介绍探究活动一:唾液对三大物质的消化作用视频微课展示:胃液对三大物质的消化作用微课+阅读资料分析:小肠液对三大物质的消化作用案例解析:分析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胰酶片发挥作用的场所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作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汪雪静8蛋白质、脂肪、淀粉无机盐、水、维生素…大分子小分子三大营养物质的检测•检验存在淀粉----碘试剂---呈蓝色•检验存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呈紫色•检验存在脂肪---苏丹Ⅲ试剂----呈橙红色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如何设计实验?1、对照组:实验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唾液组;清水组。2、单一变量是?如何控制?唾液是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如何操作:唾液+淀粉;清水+淀粉;手紧握试管30秒;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操作步骤”B组:探究“唾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操作步骤C组:探究“唾液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操作步骤”结果展示唾液组清水组变蓝/不变蓝变蓝/不变蓝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结果展示唾液组清水组变紫/不变紫变紫/不变紫唾液对蛋白质(有/没有)消化作用结果展示唾液组清水组变橙红/不变橙红变橙红/不变橙红唾液对脂肪(有/没有)消化作用不要急,慢慢嚼人体纯净胃液部分参考指标胃液的量10-100毫升含水量91-97%胃液酸碱性酸性消化酶有胃液+淀粉胃液+蛋白质胃液+脂肪ABABA:唾液组;B:清水组BA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A:人工小肠液组;B:清水组小肠液+淀粉小肠液+蛋白质小肠液+脂肪ABBBAA•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胰腺分泌胰液也会流入十二指肠,它们的消化液呈碱性中和了胃酸的酸性,使小肠呈现中性,从而使小肠的酶能在适宜条件下发挥作用。•小肠是人体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7米,直径仅3厘米,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随食物性质不同,一般长达3-8小时。其内的肠腺分泌肠液,成人每日分泌1-3升。小肠液中的消化酶有能激活胰蛋白酶原的肠致活酶,有能分解淀粉和脂肪的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能分解多肽为氨基酸的肠肽酶等等,这些酶在小肠内,将营养物质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即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这些小分子物质均能溶于水,便于身体吸收。•在小肠内,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阅读《小肠的奥秘》回答问题阅读《小肠的奥秘》回答问题•1、小肠内含有哪些消化液?哪些消化酶?•2、小肠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3、小肠将三大营养物质消化成哪些小分子物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4、结合1、2、3为什么说小肠内的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蛋白质初步消化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淀粉淀粉葡萄糖葡萄糖脂肪脂肪脂肪酸、甘油脂肪酸、甘油淀粉初步消化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应用提升药物将会在消化系统的哪个场所发挥作用?肠溶片是指在普通药物外包裹的一种材料,其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