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导学案授课日期:3月4日总三课时主备石成审核课题名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1.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2.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分析,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导学流程个人备注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学习过程一、复习:1、家蚕的发育方式:2、蝗虫的发育方式:3、家蚕和蝗虫都是昆虫,二者的发育方式可概括为发育。二、导入:1、(多媒体展示)娃娃鱼,蟾蜍、青蛙、蝾螈等的动画图片。它们都属于哪一类动物?2、出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想一想,青蛙在什么季节开始鸣叫?为什么鸣叫?学习过程三、自学、讨论(一)青蛙的生殖(自学课文14-15页,结合课本图完成)1、青蛙繁殖一般在什么季节?2、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______。探究:1、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二)青蛙的发育(自学课文14-15页文字及课本图)1、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2、请同学们从外部形态、呼吸器官、生活环境比较青蛙和蝌蚪。比较早期蝌蚪成蛙外部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呼吸器官用鳃呼吸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活环境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3、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什么属于变态发育?4、什么叫两栖动物,请据所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思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四、资料分析阅读课本16页“资料分析”1、2、3,讨论回答: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要求?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4、怎样才能让两栖动物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训练提升1.青蛙发育的先后顺序是()。①受精卵②有内鳃的蝌蚪③有后肢的蝌蚪④有前肢的蝌蚪⑤有外鳃的蝌蚪⑥幼蛙⑦成蛙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①④③②⑤⑥⑦2.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A.雌雄同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变态发育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变态发育3.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A.蝌蚪B.卵C.幼蛙D.受精卵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在()。A.水中和陆地进行B.水中进行C.陆地进行D.母体中进行板书设计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有性生殖体外受精2.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布置作业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题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3、4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