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30分,共50分。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第Ⅱ卷的答题栏内,考试结束,只第Ⅱ卷。第1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1929年,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并发现北京人用火遗迹的是A.安特生B.贾兰坡c.裴文中0.步达生2、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5、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7、山东省有《齐鲁晚报》、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8、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9、据《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11、据农业部研究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区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分封制的瓦解C.战争的频繁D.兴修水利12、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A.秦国B.赵国C.魏国D.燕国13、右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A.都江堰B.隋朝大运河C.灵渠D.元朝的运河14、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已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生物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英语事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17、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18、李晚芳对项羽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是在A.巨鹿B.长平C.阪泉D.垓下19、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20、右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A.渔阳B.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