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扫描版)2014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一、(9分)1.(3分)B(A项中“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小’了时代”的特征;C项是西方社会的共识和做法,不在题干的讨论范围内;D项表现的是“大时代”的境界。)2.(3分)A.(强加因果)3.(3分)D(A.“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没有成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知识分子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B.把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C.“就在于”说法绝对。)二、(33分)4.(3分)C(令:美好的,贤明的。)5.(3分)D(A.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B.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C.副词,暂且/连词,尚且;D.介词,表比较。)6.(3分)C(苻融只是认为鲜卑、羌、羯族是心腹之患,并没有提及攻打;而且他也不赞同攻打东晋。)7.(10分)⑴陛下让士人百姓返回中原,使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成功,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啊。(“返”“中国”“桑梓”“回”“岱宗”“千载一时”各1分。)⑵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兵,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够依仗什么天险呢!(“以”“投鞭于江”“断”、宾语前置各1分)8.(4分)看似惬意悠然,却暗含悲凉孤独。(2分)诗人泛舟水上,人影相照,如同闲云野鹤,确有几分悠闲适意。然而,水含秋意,兴发萧瑟悲凉之感;诗人贬谪中独自泛舟,失意苦闷却无人可与诉说,足见孤独。(2分)9.(4分)梦中与朋友煮茶共饮是虚景,醒来在岩下听见的石泉呜咽、松间冷风吹过是实景。(2分)梦里梦外发出的声响极为相似,然而梦里欢乐愉悦,梦外凄凉孤单,对比鲜明,虚实相生,更显诗人迁谪之意和思友之情。(2分)10.(6分)甲:①若合一契②未尝不临文嗟悼③不能喻之于怀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⑤齐彭殇为妄作⑥后之视今乙: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故不积跬步③黄发垂髫④潦水尽而寒潭清⑤梦啼妆泪红阑干⑥水随天去秋无际三、(24分)11.(6分)①《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湖边木屋的生活和思考,由阅读体验引出实地寻访,行文自然且真实可信。(2分)②《瓦尔登湖》所表现出的怪谲异常的思路,执拗的不愿苟同性,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给予作者动人的体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分)③为后文通过梭罗木屋来诠释梭罗的精神世界作铺垫。(2分)12.(6分)⑴梭罗搭建小木屋,在瓦尔登湖畔生活,这并没有多少物质的艰苦;他的苦更多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自愿对文明世界叛逆的精神之苦。(3分)⑵梭罗以一种勇敢的实践精神深入自然,来到瓦尔登湖畔生活和探索;我们要评价梭罗,也就必须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走进自然,去了解和感受他。(3分)13.(4分)表达了作者对梭罗的思想精神在后世渐渐消失的忧虑和痛心;(2分)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一种深沉的反思和批判。(2分)14.(8分)①小木屋临近瓦尔登湖,环境优美,亲近自然,具有自然之美。(2分)②小木屋简单朴素,体现了主人回归自然、一切从简的理念之美。(2分)③小木屋真实本色,也是梭罗探索真理之地,呈现一种精神之美。(2分)④小木屋曾向着世界开放,启发了无数人,展示着一种价值之美。(2分)四、(24分)15.(3分)A(B.自惭形秽C.德高望重D.势利眼)16.(3分)C(A.“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B.“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居最有权威的地位,用于票房不正确;D.“微不足道”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17.(3分)D(第④句总体论述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关系,第①句强调丝绸之路把中阿文明联系在一起,第⑤句紧承第①句,具体介绍丝绸之路上的交流,第②句谈双方交流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第③句分析了中阿合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8.(5分)病句序号修改①在“发行”后加“计划”②把“其中就有黄梅戏特种邮票”改为“黄梅戏特种邮票位列其中”,或在“计划”前加“黄梅戏特种邮票”④把“发行过”调到“京剧和昆曲”前⑤在“内容”后加“的单调”⑥把“围绕”改为“以”19.(4分)①太阳出来再开窗;②不适宜外出晨练;③外出带棉质口罩;④饮食应清淡健康。20.(6分)参考示例:“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