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庐江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1)(xián)(泊)(2)“结”改“接”“捅”改“拥”(3)意味:表明,包括。许:左右。2.C3.第②句中的“吝啬”改为“吝惜”。第④句中的“就是”改为“而是”4.①大雪满弓刀②愿将腰下剑③正是河豚欲上时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地利不如人和⑥老骥伏枥烈士暮年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5.英国斯威夫特(江奈生·斯威夫特)格列佛6.(1)略。(2)示例:水可以载舟,亦能覆舟(符合题意即可)(3)示例: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二、阅读[一]7.王老师曾经跳过170厘米的横杆。王老师发现“我”内心的善良,并在教师会上说“我”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王老师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我”走了十几里路,把“我”送回家。8.学有专长,谦虚和善,爱护学生,正直仗义,乐于助人。(答到三点即可)9.不矛盾。“终生难忘”说明印象深刻、情谊深厚,“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说明教的时间短。这一对比更突出王老师对“我”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10.不能。“本能”一词说明“我”脱拖鞋不是自我表现去做给别人看的,是“我”自觉地为别人着想,表现了“我”的品质很好。删掉就没这一效果。11.略。[二]12.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13.淝水之战中谢安始终镇定自若。杨利伟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训练,在航天飞行中实现零失误。14.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需要通过读书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还需要善养正气。15.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论述中心。引导论述层层深入,使论述层次分明。16.用形势的凶险来烘托谢安的沉着,用“不慌不忙”“随意地看了一眼”“轻描淡写”直接表现谢安的沉着,用“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来反衬谢安的沉着。从而增强了事例的说服力。[三]17.日光景色国都草木茂盛18.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那真是高兴至极啊。19.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20.①春和景明②山间之四时③悲21.略(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三、写作22.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