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沁园春长沙词:1、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豪迈大气•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领字看:统领到哪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齐读这一段描写,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由远及近由上自下由静到动远眺近看仰望俯瞰“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意境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写出了色彩浓烈百舸争流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鱼翔浅底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竞自由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得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谁主沉浮”的意思是?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2、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种情感?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青春年少•热情奔放•才华出众•关心国家•无畏无惧•敢于斗争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总结•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