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方式判断的例题解析陕西省周至中学李引侠一、设计理念细胞呼吸是高考的重点,而液滴移动模型是常见的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材料学会典型例题的分析方法,对呼吸熵的测定,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中的液滴移动模型分析都有很大帮助。二、教学目标1、会判断生物材料的细胞呼吸方式2、会分析液滴移动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题干主题和判断指标的分析2、教学难点:题干主题和判断指标的分析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用具:幻灯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常见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典型例题: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请根据两个装置液滴移动情况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1、学会读题,找准题干中判断的主题事物和判断的指标(即酵母菌和液滴移动情况),并对之进行分析。液滴移动是由气体变化而引起的,因此主要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时的气体变化。酵母菌: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0→6CO2+12H2O+能量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相等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1装置的分析:两个装置中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中时NaOH,二中是H2O.装置一:NaOHNaOH是碱性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一中引起液滴移动的仅为氧气。装置二:H2OH2O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影响,因此装置二中引起液滴移动的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差值。2、理清思路:在解决这种提示,应该先假设细胞呼吸的方式,再结合第一步的分析,具体找到液滴移动的情况。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一内气压下降,液滴左移;而装置二中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相等,液滴不移。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呼吸,不会引起装置一内气压的改变,液滴不动。而装置二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一内气压下降,液滴左移;而装置二中有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相等,对气压没有影响,但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液滴右移。3、将思路整理,倒置即答案。装置一液滴左移,装置二液滴不动,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一液滴不动,装置二液滴右移,则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液滴左移,装置二液滴右移,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小结:1、分析题干中的主体事物2、整理思路:先将可能的结论罗列,根据相应的结论推测实验现象。3、展示答案:只需将我们的思路倒置即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分析题干的方法,会判断生物材料的呼吸方式;利用这种解题方法,尝试去分析更多的液滴移动模型。八、课后拓展:1将酵母菌换成萌发的小麦种子,结果会怎样?2将酵母菌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结果又如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