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说”说课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大荔县苏村镇中心小学蔺桂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七说课堂评价板书设计一、研读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开展。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优美风景、丰富物产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直观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讨论、交流文章内容。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胡写作顺序。2、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与丰富的物产。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性,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及表达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喜欢的段落。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和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结合本单元主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3、二、了解学情说学情•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过程中,对于学习此种类形的课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再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学生有绝对的自由阅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思维层次及思维特点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词句的品味不断深入。这篇课文学生还可以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三、模式探索说模式•这是一篇传统经典名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喜欢读也爱读,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三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憧憬美。•在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设计说设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结合以上要求,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情境激趣发现美品读词句讨论美总结升华憧憬美设计三部曲(一)情境激趣发现美•上节课我们对小兴安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好吗?(课件)请学生仔细观看,谈感受。欣赏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来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然后,我让学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过课文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二)品读词句讨论美新课标指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