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学设计黄兴中学王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矩形的性质,能够对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2、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化"动"为"静"2、教学难点: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及证明。【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引导探究、小组合作【教学用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几何画板【教学过程】【例1】如图,在矩形OABC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10,0),点C的坐标为(0,4),点P是矩形边BC上的一个动点,若点D的坐标为(5,0),且△POD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例2】如图,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且点P不与点B,C重合),PE⊥AB于E,PF⊥AC于F,则EF的最小值为多少?【变式】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3,AD=4,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PE⊥AC,PF⊥BD,求PE+PF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