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术及护理膀胱造瘘术概念: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作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用以暂时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暂时性膀胱造瘘术•目的:为了消除长期存在的尿路梗阻对上尿路的不利影响,或下尿路手术后确保尿路的愈合。适应症:•梗阻性膀胱排空障碍所致之尿潴留,如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且导尿管不能插入者•阴茎和尿道损伤•泌尿道手术后确保尿路的愈合,如尿道整形、吻合手术和膀胱手术后•化脓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尿道周围脓肿等。永久性膀胱造瘘术适应症:•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不能长期留置导尿管,或留置导尿管后反复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者。•下尿路梗阻伴尿潴留,因年老体弱及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尿道肿瘤行全尿路切除术后。常见的手术方法•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手术步骤:•1.于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指处用穿刺针做膀胱穿刺,抽到尿液后,于此部位做1cm长的皮肤切口,切开腹白线。•2.拔出穿刺针,更换套针,依同一方向穿刺膀胱,拔出套针芯,可见有尿液流出,用相应管径的导尿管从套针腔插入膀胱,退出套针,将导尿管留于原位,用丝线将其固定于皮肤。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手术步骤:1.下腹正中切口显露膀胱前壁2.在膀胱前壁先穿刺膀胱,如有尿液抽出则为膀胱,然后切开或用弯血管钳戳穿膀胱,再扩大创口。3.吸尽膀胱尿液,插入普通导尿管或罩状导尿管至膀胱内。4.膀胱造瘘管切口用2-0肠线作全肌层荷包缝合膀胱切口亦用2-0肠线连续缝合,第二层用丝线间断缝合并固定。5.缝合腹壁切口,用丝线将造瘘管固定于皮肤。两种手术方式优缺点对比手术方式优点缺点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耗时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可在急诊室或病房下施行。对麻醉要求不高,病人恢复快。常于紧急情况下采用,能及时解除尿潴留。常在急诊时应用,受穿刺针限制,造瘘管周径相对较小,会影响引流。暂时性膀胱造瘘或急诊处理多采用此手术方式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可同时了解或治疗膀胱病变,置管粗,引流通畅,能准确缝合止血,出血及尿外渗发生率少。耗时,需在麻醉下完成。永久性膀胱造瘘多采用此手术方式以下情况需选择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膀胱空虚,术前无法使之充盈;•有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史,穿刺膀胱估计有损伤腹腔脏器的危险;•膀胱内充满血块或黏稠脓液,穿刺造瘘管周径小,不能满意引流;•出血性疾病;•膀胱挛缩;•过于肥胖腹壁太厚。术后常见并发症•感染•膀胱痉挛和膀胱三角区激惹•造瘘管堵塞•膀胱萎缩•造瘘口周围皮肤炎•尿路结石术后护理要点1、每日安尔碘消毒造瘘口并清除分泌物,清毒面积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15cm。同时,安尔碘消毒引流管,方向自造瘘口向远端消毒10cm。2、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粘连,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消毒后用无菌棉垫覆盖、固定。引流管外接头固定在无菌棉垫外,位置低于造瘘口。3、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堵塞。•4、根据尿管材料定期更换尿管一般在1个月左右更换1次,更换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个人卫生,每日温水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范围25cm。•5、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用安尔碘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口。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造瘘口,防止尿液倒流。•6、每日清洗会阴部。保持床单位及衣服的清洁,有污染及时更换。•7、适量增加饮水量,保证饮水>2000ml。随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气味。美国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实践原则是:应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以避免尿路感染,导尿管只是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研究发现一般硅胶导尿管在使用3~4周后才可能发生硬化现象。因此膀胱造瘘管一般在1个月左右更换1次。•另外,随机控制设计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可根据尿液pH值分为高危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6.7)两种,高危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时间间隔是2周,非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时间间隔是4周。•因此,根据系统文献回顾和实证查寻,推荐的做法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动态监测留置导尿病人尿液的pH值,并根据尿液pH值把病人分类,对高危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