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2)史书常见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纪事本末体:以时间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至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关于关于《《左传左传》》春秋时期形势简图故事背景故事背景秦晋围郑秦晋围郑秦晋围郑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630年年((鲁僖公鲁僖公三十年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632年年((鲁僖公二鲁僖公二十八年十八年))的晋、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632年五月,“晋侯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故事背景故事背景秦国为什么要联合晋国围攻郑国呢?这秦国为什么要联合晋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632年的城濮之战,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故事背景故事背景公元前630年郑新郑新郑函陵氾水秦秦晋晋晋军晋军秦秦军军公元前630年郑新郑新郑秦秦晋晋秦秦军军秦晋围郑示意图氾水函陵氾南崤山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军晋军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课文串讲课文串讲以:因为以:因为于:对于:对无礼于晋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于晋无礼(状语后置,译:对(状语后置,译: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无礼)军:驻扎。军:驻扎。名→动名→动(贰:从属二主)(贰:从属二主)•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郑国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佚之狐言于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