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不同地区的学校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的探索并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整堂课学生学的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却不知学了什么。还有一部分教师在一阵激情过后,还是“涛声依旧”,仍然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究其原因,一线教师不能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汇贯通,以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甚至出现了教师越卖力,学生越吃力的现象,真可谓事半功倍。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的主题,更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通俗地说,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活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培养终身学习型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培养终身学习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应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学习,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是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信息不断更新换代。如果教师仍固守过去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不但要学习研究新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钻研学科知识,更要养成终身学习终身阅读的习惯。学科知识只局限于某一领域,会使思维具有局限性。而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则会提高教师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教师素养及教师个人魅力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把握和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应将不断更新的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的转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进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乏味学习的现状。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二.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1.备教材。新课程理念下,不单要研读考纲,认真挖掘教材,更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选教学内容整合教材。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是要对教材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并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材。2.备学生。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3.备教法学法。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