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说课稿设计理念《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着“主线简明,细节饱满”的思想,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分析品味,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一、吃透两头说目标1、说教材《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2、说学情高年级孩子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有一定的欣赏、探究和评价能力。针对教材特点、学段要求及学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戴之情。教学重难点学习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二、联系实际说策略说学法根据新课程“以生为主,以读为本”的精神,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说教法情境教学法:长征距离学生的实际较为遥远,长征中的困难学生仅凭文本也很难感受得到。第一课时,播放《长征》组歌之《过雪山草地》,将学生带入情境,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读悟讨论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自读自悟,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然后全班交流阅读收获,感受彭总的人格魅力。这样将文本读厚,读出语言的温度,字词的冷暖。三、教学互动说流程全课教学拟分如下步骤进行:一读,读通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将第一课时的“读”落到实处。二读,了解大意。学生首先带着问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自读全文,在朗朗书声中了解故事大意,交流第一情感。三读,研读重点。读前告诉他们:“言为心声”,我们就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其心、悟其情”。课文的2—20节描写的就是枪杀大黑骡子的过程。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这样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和文本对话,抓住课文写彭德怀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潜心会文,反复研读、揣摩,力求走进彭总的内心世界,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积累丰富的谈资。四读,品味语言。由于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一句句分析,那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于是我就紧紧抓住一个中心“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让学生自己去找句子,抓住一两句话分析品味,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样的设计摒弃了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答案的告知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话中思考,感悟。教学中,教师努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尤其在交流句子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说话写话练习,如:“十分钟过去了,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就这样,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迎着凛冽的北风,大家静静地站立着,可是大家的心里却——(心潮起伏)如果你是方副官长,如果你是老饲养员,如果你是一名警卫员,如果你是彭德怀,你会想些什么呢?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角色写话。通过这些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与书本,...